字体: 放大缩小
近日,乐乐妈妈(化名)在为小乐乐洗澡时,突然发现小乐乐的右侧大腿根部有一个大的包块,洗完澡躺床上睡觉时,包块又消失了,一连几天都是同样的情况,这可急坏了乐乐妈妈,赶紧带着小乐乐来到了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(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)就诊,最终小乐乐被确诊为“腹股沟斜疝”,也就是人们所说的“疝气”。
完善相关检查后小乐乐予收入院,实施手术治疗。在普外科团队王学军主任的带领下,整个手术顺利结束,术后小乐乐恢复良好,第三天就出院了。
“疝气”是怎么形成的
宝宝在发育过程中,如鞘状突关闭不完全,咳嗽、便秘、小孩长期哭闹引起腹内压增高,导致腹腔内的小肠、网膜、卵巢等进入此鞘状突,这样腹股沟或阴囊处就长了一个包,俗称疝气或小肠疝气,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,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,总体发病率大概为0.8%-4.4%,早产儿发病率比较高,约为30%。
如何确定宝宝得了“疝气”
小儿腹股沟斜疝典型表现为腹股沟区有光滑、稍高起的局限性柔软包块,有时可坠入阴囊。这种表现有时在出生后第一次啼哭时即可出现,有时在生后几个月发病,多数发生在2岁以内。一般多无症状,可有坠胀感,站立、哭闹、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,平卧、睡眠后肿物变小或消失。用手轻轻向上挤压可使肿块纳入腹腔,有时可听到“咕噜”声。
需要注意的是:小儿腹股沟斜疝容易嵌顿(包块不能自行还纳)。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、变硬,不能还纳,患儿哭闹不止,可伴有呕吐、腹胀、发热等。斜疝嵌顿12-24小时以内者,一般可用手法复位。手法复位应由专业医师进行,如果自行暴力挤压疝块,可导致肠破裂、肠穿孔、腹膜炎、睾丸或卵巢坏死等严重并发症。复位后24小时密切观察腹部变化,如无异常复位后2-3天局部组织水肿消退,可考虑手术治疗。复位失败或全身情况不良,应积极准备急诊手术,否则可能引起嵌顿物的坏死,严重时危急生命。
得了“疝气”怎么办
腹股沟疝很少有自愈可能,6个月以内的患儿可暂不手术,但需密切观察。如果超过6个月还不能自愈,则应选择手术治疗;但是对反复发生嵌顿者,为避免内容物绞窄坏死,可不受年龄限制及时手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