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 放大缩小
“什么!要在我的胃里挖个隧道?”
前几天,38岁的方先生在吃东西时出现梗阻感,因为不放心,所以到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(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)进行了胃镜检查,结果发现食管下段靠近贲门(食管胃交界处)处长了一个马铃薯大小且形状不规则的巨大肿块,在食道增强CT检查后发现,肿块和主动脉紧紧的挨在一起。
这么刁钻的位置,想要处理掉肿块,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虽然可行,但需要开腹开胸,不但创伤大,而且术后因食管缩短、胸腔胃形成、贲门改变等因素影响,今后的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。淳安一院消化内科团队思考着如何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,方先生和妻子更是十分担心:“我还这么年轻,这肿瘤是什么性质的?会不会越长越大?需要开刀把它切除吗?”
这时,淳安一院党委书记张骏查看患者的胃镜图片和CT报告后,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。张骏书记表示,这应该是一颗食道良性肿瘤,如果不处理会越长越大,加上已经出现梗阻症状,需要把它切除,由于肿块位置特殊,可以先采用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(STER)。这是一种微创手术,就是先在肿瘤上方的黏膜表面开一个小口,随后将内镜伸入其中,在黏膜下层建立一个隧道,在直视下将肿瘤完整切除,最后将黏膜隧道的开口使用金属夹进行夹闭。通俗的说就是在薄薄的食管壁内挖一条“隧道”把肿瘤取出来,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食管和胃结构的完整性,不影响日后的进食及生活质量,恢复也快。
方先生和妻子经过多方了解,最终决定在淳安一院进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。消化内科团队为患者做好了术前的充分告知以及术中、术后的应急预案,在内镜中心、麻醉科等的大力配合下,手术由张骏书记操作,术中发现肿块比术前评估得更大,而且“触角”很多、形状非常不规则,血管也很丰富,这又加大了手术难度,越到后面越考验医生的耐心和细心,当6cm*3cm大小的肿块被完整取出时,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不自主地发出了“哇”的一声,而在内镜室外焦急的等候着的妻子也终于松了一口气。手术持续时间约5个多小时,术后第一天方先生就可以下床活动了。第二天,当医生查房时看到方先生和妻子正在笑嘻嘻地聊着天呢!患者目前恢复的很好,消化内科及内镜中心团队也收到了来自患者的精神鼓励。
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(STER)技术的开展在淳安地区尚属首例,标志“山海”提升背景下的着淳安消化内科内镜下微创水平再上新台阶!据张骏书记介绍,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(STER)技术是内镜微创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,STER是将“隧道”内镜技术应用于治疗食管贲门固有肌层肿瘤,利用内镜在肿瘤上缘约5cm处食管粘膜做切口,钻进入黏膜下层,在薄薄的食管黏膜下建立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隧道,在“隧道”内将瘤体完整切除,尽量保持黏膜层完整,最后用金属钛夹完整对缝黏膜切口的技术。该技术避免了消化道穿孔,减少了术后消化道漏等并发症,具有创伤小、痛苦小、费用低、恢复快等优点,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肿瘤,同时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,实现了“小切口取大肿瘤”的微创治疗。
很多人谈瘤色变,消化内科也提醒,其实通过胃肠镜检查就可以发现早期胃肠道肿瘤,胃镜及大肠镜检查是最为直观和准确的检查,对于可疑的病灶,可在内窥镜下直接切除,或切片检查送病理确立诊断。因此广大老百姓一定要重视筛查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!
而且随着消化内镜手术技术的发展,对于一些过去需要“开大刀”的消化道肿瘤,而今可能通过诸如STER、EFR等微创技术切除,不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