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 放大缩小
中暑是指在高温和(或)湿度较高的天气状况下,特别是不透风的环境中,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,以及水、电解质丢失过多,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(或)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。
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、头疼、面色潮红、口渴、大量出汗、全身乏力、心悸、脉搏快速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等。
发生中暑如何急救?
可简单记住“8字秘诀”:散热、降温、补水、就医。遇到中暑者,应立即将中暑者转移到通风状况良好的遮荫处休息,帮助脱衣散热。严重中暑者,应呼叫120,送往医院救治。等待救护车时,可先采取5点降温法帮助降温:用毛巾包住冰袋或冰镇的矿泉水,分别置于其额头、后脑勺、胸前、手肘窝及大腿根部5处,令这些部位的皮下血液快速降温。
预防中暑,如何喝水?
遇到中暑者,应立即将中暑者转移到通风状况良好的遮荫处休息,帮助脱衣散热。严重中暑者,应呼叫120,送往医院救治。
警惕!藿香正气水不是解暑万能
很多人以为藿香正气水可以治疗中暑,这实际是误区。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,理气和中的作用。但并非所有中暑情况都适用,用错了会适得其反。藿香正气水含有一定酒精,会加重脱水,因此高温脱水的中暑者服用,可能会加重中暑症状。
7月11日,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(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)重症医学科(ICU)就接诊了一位重症中暑的患者。
70岁的老王在锻炼时晕倒,因无人发现,躺在高温环境下4个小时,送到急诊科时,患者深昏迷,体温42.0℃,呼吸微弱,血压60/30mmHg,血氧饱和度30﹪,立即予心肺复苏术,10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,行气管插管,机械通气,提升血压,纠正酸中毒,补液,控制体温等治疗。随后患者转入ICU进一步抢救,目前积极治疗中。
重症中暑分为三种类型:
热痉挛
表现为肌肉痉挛和疼痛,以四肢肌肉和腹肌多见,尤以腓肠肌痉挛疼痛最为常见。患者神志清楚,体温多正常。
热衰竭
起病迅速,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皮肤湿冷、面色苍白、出冷汗、脉搏细弱、血压下降,严重者发生晕厥,体温不高或稍高。
热射病
突然发病,表现为高热,开始大量出汗,以后无汗,皮肤干热,伴有意识障碍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。
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,体内热量过度积蓄,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。
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,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。病死率在20%—70%,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%。患者死亡率与高热及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,>3小时者预后恶劣,因而起病3小时为抢救热射病的“黄金时间”。
热射病分为:劳力性和非劳力性。
劳力性: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,多见于高温下体力劳动者;
非劳力性(或典型性):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,多见于年老体弱、肥胖、瘫痪等群体。
热射病与3 个环境因素:高温、高湿、无风环境。
热射病防治措施:
1.提高认识和早期就诊是救治关键;
2.出现早期症状,及时撤离高温现场;
3.避免在高温下、通风不良处进行强体力劳动;
4.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,进食含盐饮料以不断补充水和电解质;
5.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,需改善劳动条件,加强防护措施;
6.有易患倾向者应避免从事高温下工作。